行業資訊
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高速發展繼續領跑全球。中國工信部6月份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5.36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越來越多的全球汽車界人士正在思考,與跨國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能將成為中國制造崛起的一條新路徑。
近年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包括補貼、稅收、牌照、通行等一系列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相繼落地,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以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內生動力,這些政策也顯示了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實現制造崛起的決心。
今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成為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藍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信息部主任沈承鵬認為,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企業之一,英飛凌中國汽車業務負責人徐輝對記者表示,包括《中國制造2025》在內,中國政府一系列發展策略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而言頗具亮點。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中,中國本土的電機、電控、電池生產制造和設計能力都不落后于國際水平,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產業自主研發和中國制造很好的體現。
記者從北京、深圳多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熱銷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很多工廠都在進行滿負荷生產。在今年6月的一場研討會上,與會的寶馬、豐田等國際車企代表紛紛表示,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展現出中國制造崛起的與眾不同的景象。
這種積極景象也吸引國際巨頭紛紛呼應,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充電建設負責人表示,特斯拉不僅要在中國推進超級充電樁網絡建設,還將繼續與中國政府和產業合作伙伴加強合作,積極配合國家電網等企業共同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基礎設施。
“傳統車領域國外有著百年發展歷史,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超車’難度太大。”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剛說,“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別是純電動技術路線,大家都是5年前起跑。”
盡管技術瓶頸少于傳統汽車,但新能源汽車要想成為中國制造崛起重要載體,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仍然需要突破少數關鍵技術的障礙。在面臨的引導消費、充電設施、核心技術等眾多挑戰中,技術仍然是關鍵問題。
不少專家指出,要想讓新能源汽車成為制造強國的載體,一些關鍵技術中仍需中國車企有效突破。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例如新能源汽車所用電子模塊,中國能夠量產的廠商就很少。從設計到制造再到量產,汽車工業化的電子芯片和模塊往往需要4至6年的生產周期,因此一般同類廠商都是先做較為簡單的消費電子類產品,再經過多年的積累的技術經驗,才能夠入手生產。
鄭剛說,這些年來中國汽車制造技術進步不小,大規模流水線制造水平和國外已經很接近,但智能化制造差距還很大。
徐輝認為,要真正達到《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還需要汽車車廠的生產環節、系統調試、零部件生產等環節,都要達到智能化生產,這是最基本的要求。